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关于我们

于我们

图片说明:僧人们正在表演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


    东方网记者李浩翔、林琰彬4月17日报道:登封是中华文化的浓缩版,禅宗祖庭少林寺、儒家学府嵩阳书院、道教圣地中岳庙、中国最早的观星台、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等多元文化集中于一个区域,在全国非常少见;登封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80年代电影《少林寺》热播后,少林寺在河南省旅游业一直居于领头地位。2007年以来,一台大型实景演出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把这种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,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文化演艺业和旅游业共生共赢发展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新模式。2007年7月份,中宣部专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文化院团体制改革座谈会,重点推广了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运作经验。
艺术创新,打造一流文化产品
    为了彰显艺术创作的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,打造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演艺精品,项目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名人担纲主创。著名剧作家梅帅元担任总策划和制作人,华人作曲家谭盾担任音乐原创、艺术总监,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担任舞蹈设计,著名学者易中天担任禅学顾问,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少林文化顾问,舞美、灯光及音响设计制作均由国际一流专业设计师负责设计。内容方面,适应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愉悦方式,对中原文化资源进行了独特的、富有创意的开掘和提炼,通过600名僧俗表演和唱诵,着力表现禅宗潜心静修的文化内涵和少林禅武合一的历史内涵。形式方面,运用多种先进科技手段强化演出的现场情景感受,极大丰富了实景演出这一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。通过两万多平方米场地设置500多个数码控制音响,用88个古筝演奏“花流水”,近2000多盏灯组成艺术灯光,180度以上的全景视角等表现手段,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。借助艺术创新,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对一向不可言说的禅宗文化进行了现代包装和解读,成为大众喜爱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演艺产品。
协调发展,文化和旅游共生共赢
     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在艺术创作上的定位是,以风景如画的世界地质公园嵩山为背景,运用精美的音乐、舞蹈艺术和先进的声光手段阐释禅宗文化和少林武功,努力做到自然美、艺术美和精神美相辉映。就旅游市场而言,该剧目既是演艺产品,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旅游产品。旅游发展上的定位是,以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实景演出为起点,带动禅宗地产、酒店、商业、餐饮、讲学等系列产品,推广独特的“禅武休闲旅游”新理念,形成“禅宗文化产业+武术产业”的新模式,从而较大地改变现有的中原旅游业市场格局,解决以往旅游由于缺乏夜间大型演艺项目而形成的“白天看庙、晚上睡觉”的问题,把嵩山旅游提高到一个新的天地。实践表明,演艺业与旅游业以市场为纽带的联姻结合,实现了从演艺产品到旅游产品、从观众到游客的有机对接,演艺业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,旅游业发展则是演艺市场繁荣的发动机。
机制创新,推进市场化运作
    体制机制创新是演艺业面向市场、打造品牌、壮大实力、持续发展的突破口。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一开始就面向旅游市场策划定位,从项目的策划、剧目的制作、演员的选聘到演出市场的开发,完全由企业通过市场自主运作。在项目定位上,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着眼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,解决了嵩山旅游过境的问题,带动嵩山地区旅游产业的升级,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。在投资开发主体上,组建了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,以股份制产权为纽带,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,合理配置资源、资本、人才、技术等要素,自主经营、自担风险、自负盈亏、自我发展。在剧目制作上,按照市场运作方式,汇聚了国际国内音乐、策划、舞美、灯光、服装等方面一流的艺术人才,全力打造市场精品。在市场营销上,实行票务代理制,委托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票务销售中心进行市场销售。同时,不断扩大销售队伍,编制销售网络,努力开拓旅游消费市场。在产业开发上,以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演出项目为龙头,配套建设禅街、禅田、禅院等休闲娱乐观光设施,完善就餐、住宿、购物等服务,延伸产业链条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
    一切竞争都从设计时开始,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在策划思路和运营制度上的超前思想,为项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一经推出,立即以高格调、大气势征服了观众。2007年4月26日正式上演到11月20日停演,当年演出210场,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,门票收入1500万元。今年3月15日复演以来,业绩不断攀升,四月初还是旅游淡季,日接待量最高已超2000人,运营前景看好。